

一个关于公章的悖论
双方在媒体上发表的针锋相对的声明让这场闹剧充满火药味:
李先生的声明称自己已经被选举为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并就此接管公司;
而以俞女士为代表的当当方面则声明被李“抢走”的公章、财务章、财务部门章即日作废,并对这期间通过这些印章签署的文件不予承认。
这向广大群众抛出了一个魔鬼悖论:
一则没有加盖公章的废除公章效力的声明,到底能不能废除公章效力呢?
印章控制权的实际归属成为了此次争议的焦点,而对于普通企业来说,公章被抢的新闻并不是天天都有,企业管理公章时面对的,更多的时候是内部挪用,以及被外部盗用、冒用的风险。
对于企业内部风险,完全依赖印章的授权方式,使得挪用公章的情况时有发生。而针对外部盗用、冒用,传统的防伪手段,如防伪纹线,仅在图案本身上做工作,在现代的图像技术和仿造工艺面前,防伪作用十分有限。
除此之外,数量巨大的各类印章,给企业带来了肉眼可见的管理困难,以至于当我看到李国庆先生发的公章照片时,突然理解了为何随身带着4名“彪形大汉”,因为人少了可能真的带不走。

为什么电子签章成了大企业的“标配”
用印盖章,本质上是企业法人的签署动作,签署行为是否具有效力,取决于签约人是否可以代表其公司,以及此次签署是否可以代表公司的真实意愿。
事情的真相和事态发展,吃瓜群众可以继续追剧,单说“印章管理问题”,确实是可以通过“电子签名、电子签章”来有效解决。
电子签章是电子签名的一种表现形式。早在2004年,国家就已经以法律的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承认了可靠的电子签名与纸质签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电子签名、电子签章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和接受。

在以下几个方面,电子签章相对于实体印章,具有明显优势:
1、保管更安全
不再使用实体印章,除非授权,否则无法使用,不存在被“夺走”的风险,使用记录可追溯、可还原,避免签章被人冒用、滥用等隐患。
2、使用更便捷
多终端在线快捷操作,随时随地进行印章管控与授权,更加高效便捷,随时随地,想签就签。
3、签署更放心
使用电子签章方式签署合同,签署各方身份已经签署平台认证,不用相互猜疑,不用担心”被萝卜章“。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电子证照改革推进,电子签名、电子签章必将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标配。各家电子签名服务平台,基于实现电子签名的不同技术路径,选择了不同的身份识别方式,如CA证书、纯图片识别、生物特征识别等。

市面上常见的用于身份识别技术的生物特征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如指纹、脸像、虹膜、掌纹、视网膜、静脉、DNA等),二是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运动习惯等)。很多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往往因为易被盗取复制(如指纹、人脸)、受外界因素干扰严重(如声音、人脸)、配套设备成本高(如虹膜、静脉、DNA)等原因,难于商用或者在司法效力方面存在风险。
笔迹作为主动行为特征,是一种通过长时间学习养成的手腕运动方式,笔迹鉴定专家认为手写签名是一种“弹道运动”,是个人无意识的习惯动作,是书写者自身生理特点和后天学习过程的综合反映,属于主动确认行为,无法通过非本人主观意愿的方式获取。

采用笔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实现的电子签名/签章最能保证签署人的主观意愿表达,结合区块链加密存证技术,能够有效做到可追溯、防篡改,既不用考虑如何在裤腰带上别47个印章,也不用提心吊胆保管一抽屉CA证书。
关于 |
i-Signing企业级智能签署平台 |
傲雄在线旗下的i-Signing企业级智能签署平台(简称:i-Signing),以原笔迹电子签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和区块链加密存证技术为基础,完美解决纸质证据电子化和不特定人群面签业务无纸化的司法效力问题,为全业务流程无纸化、证据档案数据化和大数据利用扫清了最后一道屏障。
i-Signing实现了合同/文件在线签署、在线归档管理、在线存证与出证,并提供专业安全的法律支持服务,促进业务高效、安全、智能化、低成本推进和发展。基于i-Signing的全程数字化解决方案已在政府机构、司法部门和金融等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